内江师范学院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国际合作、文化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一、实施“培养质量跃升计划”,推动人才培养大提升。
一是完善培养体系。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教育手段推进“三分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学生发展分类别、培养过程分阶段、 课程教学分模块”的“三分”人才培养体系,为地区发展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二是推进课程改革。对标一流专业“双万计划”标准,打造“国家—省—校”三级课程建设体系,丰富课程资源,提升课程建设质量。50门课程入选省级五类“金课”,33门课程入选国家、四川省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三是深化思政育人。明确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打造“一核心、两主体、三层级、四融合、五联动、六维度”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二、实施“学科登峰提升计划”,推动学科建设大进位。
一是实施“ 申硕工程”。对标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授权点条件,坚持锻优势、补短板,扬特色、强弱项,成功获得硕士授权单位和教育、农业两个专业硕士点,办学层次实现“本、硕”一体化突破,为建设高水平师范大学奠定坚实基础。二是优化学科布局。紧扣产业需求,按照“优化结构、集中优势、重点突破”原则,积极推进重点学科建设,大力支持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学位授权点建设,将41个一级学科调整为30个,更好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三是突出学科特色。坚持因地制宜,打造以鱼类保护、“川鱼”资源开发利用为特色的水产学科。坚持学科交叉与融合,形成以基础学科交叉融合为特色的教育学学科。
三、实施“校地合作提升计划”,推动社会服务大提级。
一是健全合作机制。出台《360足球比分,360足球比分直播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全面融入地方的若干意见(试行)》《社会服务指南》等文件,将社会服务工作纳入学校及二级单位发展规划,持续推进校地合作。二是搭建合作平台。充分发挥学科专业特长,与省级有关部门、地方政府、民间社团组织等共建校地合作平台13个。三是提升合作成效。深入推进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最大限度把学校人才优势、科技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发展优势。
四、实施“开放办学提升计划”,推动国际合作大拓展。
一是扩大教育交流合作。成立外事工作领导小组,扩大国际学术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与15个国家的27所高校及教育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新增合作交流项目48个。二是助力中华文化传播。成立中国—孟加拉国国际人文交流中心,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着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结合地方和学校特色,挖掘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的平台价值。三是提高国际学生素质。成立国际教育学院,优化国际学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成“中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文+土木工程”“中文+经济学”等双语、外文课程50余门。
五、实施“校园文化提升计划”,推动文化建设大弘扬。
一是丰富平台载体。建成全国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峨眉武术传承”基地,与地方政府共建《全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收藏馆和中华传统书画文化研究院,建成“四川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巴蜀方志文化研究中心,优化升级校史馆,发挥文化平台和文化资源育人功能。二是传承精神内涵。结合社会热点,创新理论阐释方式、拓展宣传宣讲手段,让党的创新理论“声入人心”。打造“文津育廉”文化品牌,建设以“五园三廊一圈五广场”为核心的校园文化艺术景观,增强校园文化在师生中的影响力、辐射力。三是营造浓厚氛围。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文化建设全过程,连续四届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优秀组织奖,《峨眉武魂》节目在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展演中亮相并获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