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余亩的校园内,那个百余米长的田径场显得有些渺小,但我却与那片绿茵三年有约。三年的时间,周围人来人往,换了风景,换了心境,却换不了追逐青春的日子里最真实的触动与感悟。
大一:唯一的遗憾
刚从青葱的十八年华跨入大学的象牙塔,谁都曾激情满怀的做着改变,或者是参加社团组织,或者是发展兴趣爱好,再或者是继续追逐梦想……我也有一个梦想——做一名校园记者,记录我所经历的大学生活的点滴。
2011年4月13日,第十一届校运动会开幕。我因为身高的微弱优势有了参与运动会的机会——学院代表方队,和整个方队代表学院走在绿茵场上,虽然不是作为一名运动员,但我依旧有一份深厚的参与感,这份与运动会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便是我与那片绿茵的唯一接触。
而无法以一名记者的身份站在那片绿茵之中却是我所唯一遗憾的,也是我直至今日都耿耿于怀的遗憾。
大二:青春的脉动
步入大二,那双执笔的手告诉我,自己的遗憾只有自己可以实现,不论是否圆满,旁人都无法参与。2012年4月11日,第十二届校运动会开幕。我以一名记者的身份第一次站在那片绿茵场中。
运动会前的采写安排,我记得特别认真,即使知道自己不会忘记,但仍旧在备忘录上做了提醒。11日一大早我就起床到了田径场,是为了观看精彩的开幕式,也是为了感受作为一名记者的激情与责任。在绿茵场上,我体味着勇往直前的集体力量,感受着男女400米接力的速度与激情;我为风雨中的教工拔河奋力呐喊,也为男子110米跨栏攥紧拳头;我从运动会的后勤志愿者身上看到任劳任怨,也从冠军的证书和花束中分享到喜悦……这些经历对旁人而言没有任何可以纪念的价值,在我心里却是一份沉甸甸的、弥足珍贵的记忆
在运动会的三天时间里,即使没有采写任务,我还是愿意呆在运动场,因为在那里,我有一种实实在在的参与感;在那里,我能够感受到整个记者团的默契与温暖;在那里,我能够感受到自己青春的脉动;在那里,我有一种梦想实现的涌动,一种如同在赛场奔跑得热汗淋漓的快感。其实,这种感情就好比一个小孩子拿到自己喜欢糖果的心情一样美好。
大三:散场的绿茵
进入大三,我真正成了一名大龄师姐,相约绿茵,我却仍然会有初次接触的悸动。2013年4月17日,第十三届校运动会开幕。我以一名“老”记者的身份第二次站在这片绿茵场中。这一次,没有硬性的新闻采写任务,没有刻意的要求必须出现在运动场,但是我还是不想错过它。于我的大学而言,可能就只有三场运动会,而这是最后一场。
昨天早上8点开始的开幕式,没有了震撼的团体操表演,也没有了鸽子放飞的环节,却看到自己走过的方队里换上了新的面孔,而带上了学院的独特气息,那时的我有深深的体会到了时光变迁,岁月成长的喜悦。早上9点,教工拔河赛开始,拔河的场地还是在山顶球场,参加拔河的老师似乎还是与去年一样,他们也还是像孩子一样为了争夺那颗糖而“面红耳赤”。糖毕竟只有一颗,但即使没有抢到他们还是一样的笑得灿烂,就像昨天的天空一样,晴朗而明媚;也像我的心情一样,阳光而温馨。坐在主席台下方的休息点时,看着偌大的赛场上,那一个个奔跑的身影,那一张张因为助威而涨红的小脸,那一份份自然流露出的青春风采,让我也偷偷的以为自己是不是也才上大一。看着躺在包里的记者证,知道是最后一次带着它站在这片绿茵场中,又顿时有点失落。
回到寝室,坐在桌前,体育场上“XXX,加油!”的声音依旧清晰的钻进我的耳朵;站在阳台上,看烈日下的他们奔跑在赛道上,心里是说不明的感怀。知道青春终须散场,知道明天之后,这片绿茵场也将恢复往日的平静,只是盛宴散场后我心里的牵挂会一并留在那片绿茵之中。
明年的这个时候,我或许在忙着准备最后的毕业答辩,或许在安心的过着实习期生活,或许在赶着找到一份还算称心的工作,也或许什么事儿都没有的呆在寝室……这样的假设中,没有运动会,没有院报记者团,也没有我自己。但如果可能,明年的四月我还想要再一次的站在绿茵场的中央,不是作为一名记者,而是你们的粉丝,为你们呐喊,为你们鼓掌,也为我自己的大学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从十一届到十三届,三年的运动会,三年的辗转,我在赛场边看着青春一场又一场,看着离别一程又一程,但能与记者团相遇,能与记者团的你们相遇,能与记者团的你们一同用纸笔记下运动会的点滴,已然是一份值得怀念的幸福。
几度春秋来去,多少往事烟云,我不需顾忌季节的变迁,也不管这场聚散是否还能再续前缘,我都愿站在这片绿色中,继续做一个追梦的人。即使,一个季节过去了,即使一个环境变更了,那个追逐的姿态会一直都在,在绿茵赛道的起点上。
(文/院报记者团 彭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