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盛宴]第三场大会发言顺利举行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

发布时间:2011-10-22 点击:

10月22日下午3点,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第三场大会发言在学术报告厅举行。大会由西华师范大学教授李建主持,武汉大学教授张德明担任评议员。本次大会共有三位学者代表作了发言,来自各高校、各研究机构的学者代表与政史学院历史专业的老师参加了会议。

王赳:玛丽?沃德,女性主义者还是反女性主义者?

浙江丽水学院人文学院教授、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王赳在题为“争议中的玛丽?沃德”的发言中,探讨了对沃德的定位问题。沃德是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文坛的巨星,这位历史人物的个性具有多面性。沃德事实上作为反女性主义的代言人,却又在另一方面为解放女性呐喊。总之,她身上既有女性主义思想又有反女性主义的特质,呈现出一种矛盾的状态。王赳教授认为,探寻沃德的思想是一个“去标签化”的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时期的女性主义和反女性主义思潮的复杂性。

何平:概述世界近代史上的革命

四川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平就世界近代史上的革命为什么发生、革命的一般背景、模式和结局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他谈到,“革命”的基本含义是以暴力推翻旧政权,并引入新的思想和制度。何平教授通过对法国大革命、美国革命、辛亥革命的简述,表明了一般革命的基本模式:革命者通常是以武装暴动、战争和政变来夺得政权,革命者大多组织成秘密的非法的武装集团,有严密的组织纪律,强调服从权威和领袖。胜利后,革命的领袖往往继续在这种习惯中思维和行动,无法容忍不同意见,并以独裁的方式长期专政;革命者往往把维持政权和革命集团的利益放在首位,逐步丧失了创新精神。何教授还以播放幻灯片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背景资料、革命场景等内容。最后,何平教授将法国大革命与中国的辛亥革命进行对比,深入地解析了世界近代史上革命的特征和结局。

洪霞:从大英博物馆透视英国的“大众文化空间”

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洪霞向大家系统地阐述了“从精英掌控到大众文化空间——19世纪上半叶大英博物馆的功能转换与建构”问题。她谈到,博物馆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第一座国家博物馆,也是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洪教授从三个方面细致地论述了大英博物馆功能转换的原因,一是国家的重视与具体规划,使博物馆的图书、手稿、英国本土和世界的自然历史文物馆藏得到充实;二是博物馆的管理理念发生了变化,如何向英国的民众传递博物馆收藏的文化、如何真正地体现出博物馆的公共空间成为管理者们关注的问题;三是实现了真正的参观自由,19世纪上半叶,越来越多的英国民众可以自由进入博物馆参观学习,且时间不限,如此以来,英国的文化空间逐渐由“精英掌控”转变成了“大众文化空间”。

会上,三个小组还分别派代表总结汇报了分组讨论的情况。下午4点50分,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第三场大会发言结束。

(文/院报记者团 屈阳 实习记者 陈蕾夙、苏海琳 图/王悦洋)